登录

窦桂梅:对“新课标”的三种误读--海石榴

font size="6">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7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语文课堂教学确也出现了可喜的改观:满堂灌、重道轻文、教师中心、肢解课文等现象正在淡出课堂。可是我们也看到,事情有朝另一个极端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说,在不少教师那里,一味地跟风学招,正使新课标遭遇误读的窘境。这种态势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势必背离新课标的初衷,最后断送了十多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成果。
      
        一、 失去目的的质疑
        近几年来,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标的出台,教师都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增加了“质疑环节”,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学过程的“有的放矢”,这些都是令人欣慰的。但是,同时出现的低效率、低质量的“兜圈子”现象,也应当引起我们的警醒。

        1, 虚晃一枪,两张皮
        我曾听过一堂课“瀑布”,在第一课时的最后环节,学生一连串提出好多问题,比如,“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中“叠叠”是什么意思?“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中怎么说是“白银”?“一座珍珠的屏”中“珍珠”是什么?面对学生提问,教师的姿态只是倾听,点头,态度极其和蔼。待学生都问完了之后,教师说,很好,下节课我们一起解决这些问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郑和远航》教学案例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