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螳螂捕蝉案例

教材简析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吴王不听劝阻,执意要出兵攻打楚国,一位少年便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不顾身后的隐患是很危险的,从而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篇课文的故事性很强,故事中套着故事,是一篇学生爱读并能从中受到启发的好文章。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么一篇通俗易懂的课文通过自读并从中明理并不难,但学生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形势缺乏了解,所以借“螳螂捕蝉”的故事使学生与课文中的吴王一起恍然大悟,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再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学生提出的有关要求,我制订了如下课时目标:

课时目标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分角色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悟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3.创设语言情境,理清“螳螂捕蝉”和“吴王攻打楚国”两件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少年富有智慧的人物形象。

其中目标2、3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设计理念

新课程要求以读为本,重视语言积累和感悟;不断追求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努力构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大课堂。为此我设计教案时注重以下几点。

1.将文本结构模块化,再对模块内容进行整合。最终达到文本内容的整体感悟和人文思想的升华。

2. 教学思想:强调“三重”。即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

重感悟,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多次对话中逐渐加深感悟,深刻领悟本文中使吴王明白“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真正内涵。

   重积累和迁移,感受文本时,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教师的语言叙述也尽量精简优美,让学生在不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18、给家乡孩子的信第二课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苏教版
18、最大的麦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