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最后的姿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课文语境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体会谭千秋老师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诠释,再结合读写训练,表达自己的感受。
4、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体会谭千秋老师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诠释,再结合读写训练,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一定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吧!这是所有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侵袭了巴蜀大地。这是一场相当于400多颗原子弹能量的大地震,一个个美丽的乡镇瞬间变成了废墟,数以万计的同胞顷刻间失去了生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灾难中的一位老师,他的名字叫——谭千秋。让我们共同去感受谭老师那定格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姿势。(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文意
1、过渡: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那么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谁能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这几个要素来说说主要内容呢?(5月12日发生大地震,教学楼就要坍塌了,谭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学生,自己却献出了生命。)
三、品读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
1、过渡:谭老师为何能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作出如此选择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回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2、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通常作者会抓住什么来写,我们应该抓住什么来读呢?(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3、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读课文。请大家打开书,默读课文2—7小节,找出描写谭老师语言、动作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去刻画人物的,你觉得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18、给家乡孩子的信第二课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苏教版
18、最大的麦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