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23课《马说》学案

一、情景导入  明确目标: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文章的寓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3.背诵课文,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困惑感悟

二.   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探究活动(一):预习课文1给加点字注音。    祗(    )  骈(    )  尽粟(   )   一石(   )    槽枥(    )(    )2.走进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3.《马说》解题“说”:是古代的一种托物寓意的议论体裁。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题。”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

4.文体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风雨导学案
我的叔叔于勒
初一语文下册全册学习指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