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词,并能背诵。
2.能感受作者在诗中寄寓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投影月夜图画和配合的诗词)
月亮是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意象——团圆的象征,古人总爱对月抒怀,尤其是在中秋这样的节日,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二)介绍作者:
1.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属四川),有《东坡全集》。
2.《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中秋佳节,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单寂寞,满腹疑问无人倾诉,乘着酒兴,质问青天——“明月见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
(三) 诵读探究:
1.理清诗歌脉络。
上阙:月下饮酒
(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阙:对月怀人
(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2.朗诵全诗。
学生学习过程:独立思考——四人小组讨论——小组交流
思考:
(1)开头两句的月宫境界,反映了什么?
反映词人对天上的向往。
(他写该词时正值政治失意,这正反映了他当时思想的矛盾。)
(2)后面几句,思想有无转变?
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他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3)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胸怀?
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四)课后学习:
背诵三首诗词。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欣赏咏月诗词的方法。
2.体会诗中的意境。
课前预习:收集关于“月”的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背诵收集的关于“月”的名句
(二)师生共同分析《十五夜望月》诗句: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