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阿炳在1950》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阿炳坎坷的一生;
          2、了解其代表作《二泉映月》的形成及其在音乐界的影响;
          3、掌握电视专题片(电视解说词)的特点。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
教学难点:掌握电视专题片(电视解说词)的特点。
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先简单介绍《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然后播放《二泉映月》的录音带,让学生欣赏。由此而引出阿炳,并板书课题。
二、简单介绍阿炳及《二泉映月》。
1、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东亭人。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号雪梅)之子。阿炳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1914年,华雪梅去世,阿炳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与堂兄华伯阳轮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入。后由于经营不善,阿炳又染上恶习,生活逐渐潦倒,在他34那年,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
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此时阿炳已完全荒弃音乐达三年之久,经过三天的练习,分两次录音,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后《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2、《二泉映月》:是一首用变奏、衍展手法写作的作品。开始有一个像是感怀、叹息般的引子,几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基础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第19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