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夜雨寄北》及练习

《夜雨寄北》教案2及练习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整体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4、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明确方法 我们用导读的方法学习了xxxx这首词,由此可总结出鉴赏诗、词、曲的一般方法。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个方法试着来仿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二、 粗读课文,了解背景。 (一)、 知人论世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秋雨绵绵中的有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二)、 析诗题 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 1、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文内容,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提示”有关资料。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仿照“导读”中的思维训练题的思路格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基础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第19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