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风筝》探究性人教八上

  一、课题的确立
  《风筝》是一篇由景及事、缘事抒情、深切感人的散文诗,意蕴丰富,“宜采用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深层含义,理解全文”,“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独特的感受”。其二,《风筝》篇幅较短,艺术成熟典范,可通过探究性教学,初步了解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文学性”、“思想性”、“革命性”,为学习鲁迅其它作品打下坚实基础。其三,《风筝》所忆叙的内容是和“大概十岁内外罢”的“小兄弟”之间的“风筝事件”。学生有探究的兴趣和生活体验基础。其四,关于鲁迅及其作品和有关资料很多,容易查找。
  结合课标,探究教学的目标可确定为四点:一是学习选定角度、自主赏析课文。二是学习从图书、网络等途径查寻资料。三是学习联系信息资料及生活体验进行思考。四是运用所积累的材料进行写作小论文的训练。
  二、过程设计与尝试
  第一阶段:课内文本研读性探究
  第一步:引导学生确立“小论题”,进行初步探究
  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屏幕显示下列三个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初步探究。
  1、《风筝》的文学性(鲁迅是“文学家”)
  2、《风筝》的思想性(鲁迅是“思想家”)
  3、《风筝》的革命性(鲁迅是“革命家”)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文本,从中找出相关的“依据”,形成“判断”,确立自己的探究“小论题”,进行小论文的初步写作。
  屏幕显示,教师点拨:
  《风筝》的文学性,可从下列具体的角度进行探究:
  1、由景及事,缘事抒情——试谈《风筝》的结构美。
  2、生动传神,形象传情——《风筝》的人物刻画。
  3、相关、相对、相反——《风筝》的联想和比较。
  4、……
  第二步:创设情境,论辩交流,把探究引向深入
  以研讨会的形式,由课代表主持,先由小组代表宣读探究小论文,然后进行质疑答辩,互动起来,把探究推向深入。
  第二阶段:课外拓展性探究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基础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第19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