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雪》21

教学内容:  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各自的特点。  

2、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能力目标: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索表达的独立张扬的个性,体会作品中闪现的理想光芒。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通过文中的两幅图景的对比,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1、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2、文章开头为什么写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欣赏彭丽媛演唱的歌曲《塞北的雪》。  

除了歌曲以外,也有许多描写雪的诗句,让学生起来说说:  

如李白《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  

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毛泽东《沁园春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对雪情有独钟,不知惯于以文字作匕首的鲁迅笔下会有怎样的雪?  

二、文学常识——作家作品:学生介绍后,老师补充: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渐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我们已经学过他的文章有:《风筝》(选自《野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和与<山海经>》《藤野先生》(此三篇选自《朝花夕拾》)  

3、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和《华盖集》。  

4、本文选自散文诗集《野草》。作于1924年9月——1926年4月,共23篇。内容主要有:(1)追求美好生活;(2)揭露腐朽和黑暗,表现表现顽强的反抗意识和战斗精神;(3)鲁迅在抗争和求索中的苦闷和矛盾。  

5、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基础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第19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