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一、名师说课
说教材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写于1934年9月25日。时值“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之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进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国民政府在哀求国联无望之后,既而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散布对抗日前途悲观的论调。此时《大公报》也跟着起哄,于1934年8月27日在社评《孔子诞辰纪念》上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早已濒于精神灭之域。”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针对这一论调,鲁迅在他53岁诞辰之际,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以驳斥这一反动论调,这篇文章既义正严辞地批判这一悲观无望论调,又猛烈地抨击了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国民党反动派,更热情地歌颂了英勇斗争的中国人民对中国前途充满信心,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教育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奋斗,也是我们这课书教学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应该完成的目标。课标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批驳的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悲观论调,这一悲观论调的要害是“以偏概全”,正如鲁迅指出:“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偏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作者以现实为纬,以历史为经组织材料,开头始于现实,摆出对方论据(第1自然段),紧接着引出对方论点(第2自然段),然后承认所摆出的论据是事实,是“真”的,但也推不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结论,它们论证不了论点(第3—5自然段),这是直接反驳;中间引申到历史,再由历史回到现实,并举古今事例论证“中国有并不失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一正确的论证,与对方谬论针锋相对(第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
《世上没有傻问题》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