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在山的那边》 | 总课时 | 2 | 第 2课时 | ||
教学 目标 | 1、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诗人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2、加强朗读训练。 3、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 |||||
教学 重点 难点 | 1、对于“痴想”、“隐秘”“飘”“枯干的心灵”重点词或短语的理解。 2、对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和精神进行培养。 | |||||
教学 准备 | ||||||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导入 :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到诗人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思想感情。那么,诗人的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呢?这节课我们细细品味诗人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语言,来进一步感受是人的情怀。 二、新课研讨。 1、请学生朗读诗歌。 要求:注意诗的节奏、重音,品味诗句感情。 2、请学生找出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 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句诗表现了孩子怎样的情态啊?把“痴想”换个词试试? 为什么其他的词无法表现?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铁青”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 这句写的是诗人自己吗?你怎么看出他的心情? 诗的语言特点: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诗人主观的感受。正如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你能读出这种感情么?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下深根? (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他扎下深根。 ) * “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