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起源与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词的起源及其特点,学习阅读学术性文章的基本方法。
2、 感受中国文学的悠久传统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3、 学习本文在立论上、结构上、语言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对词的有关知识和“音乐性”的特点的理解。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在立论上、结构上、语言上的特点。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学术性文章,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炼关键词,圈画关键句,把握作者观点,了解词的起源与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回顾学过的或熟悉的优秀词作并谈谈对词的认识。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有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设问:这“半亩方塘”为什么这么清澈呢?并自答:因为有这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才使得它这么清澈。
词进入宋代以后,空前繁荣,名家辈出,宋词得与唐诗并称。我们把中国古典诗歌之胜并称为“唐诗宋词元曲”。词能取得如此高的文学艺术成就,能如此之“清如许”,定有它的“源头活水”。那么, 词的起源在哪?它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进入到词的学习氛围中并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成熟的过程,词当然也不例外。
阅读第一部分
了解词的起源 1、 圈画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把握作者的观点。找出能体现词的起源的重点语句。
2、 谈谈词这一文学样式产生的背景以及它从民间词到文人词的转变过程。
3、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词与音乐的血肉联系。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和中心句,达成学生对词的起源的认识。 提升学生提炼重要信息的能力。
阅读第二部分
了解词的特点 1、 说说作者从哪些角度来介绍词的特点。
2、 体会作者是如何紧紧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