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求诸己》教学参考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求诸己,就是凡事求之于己,首先从自己方面来要求。就是要审视自身的长板(优势、长处)加以提升、发展和利用;省察自身的短板(劣势、短处)加以延长和改进/或克服和避免。这也是中国古代提倡的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具体说来,可以表现于几个方面。

人们工作不如意,往往怨天尤人,埋怨别人不了解自己,总觉得自己是怀才不遇,大材小用,牢骚满腹,情绪低落,于是对工作采取消极态度。不是积极地从自己方面去想,只是埋怨别人,这就是「求诸人」。正是针对这种情形,孔子提出要「求诸己」。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无能。他又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意思是不怕没有职位,怕的是自己没有能够任职的才能;不怕人家不了解自己,而是要积极主动地思索、搜寻、创造和培养使自己可以为别人知道的能力、本领和方法。他还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君子忧虑的是自己无能,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他反复说明,最重要的还在于自己究竟能不能自立,能不能担当大任,真正可怕的不是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自己的无能。

「求诸己」,在这里就是要立足于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和能力,「求为可知也」。这是一种现实而积极的人生态度,有了这样的态度,人就会自强不息,也就不会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而懊恼了。因此,孔子又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愠怒,不也是君子的品格吗?在现实生活中,总免不了会有不为别人了解,甚至被人误解的情形。面对这种情况,怨天尤人无补于事,甚至可能使事态朝着更加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而一个人在社会中立身的根本,还在于自己有无能为人所知、所用的德和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哈姆莱》
咏怀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