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立身处世

 课堂互动
1.师:在《为政》一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身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思想和言行融合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生: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
2.师:在《公冶长》一章对于子路、颜渊及孔子的志向你怎么看待?你认为他们的区别在于哪里?体现了他们各自怎样的理想?
生:子路,他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公有”的思想,同时也表现了他胸襟广阔、仗义疏财的品格。颜渊,他的志向其实是道德修养的自我完善,既表现了一种高尚的奉献精神,也表现了他为人比较谦虚谨慎的处世方式和生活态度。孔子,孔子立志所推行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孔子讲的是以仁治天下,是圣者之事,这自然就更难得了。
师:在第二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孔子重视培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从本章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3.生:在《泰伯》(六)中曾子谈道有道德、有知识、有才干的人,他可以“托孤”,可以“寄命”,在生死关头决不动摇,决不屈服,这就是具有君子品格的人。请老师为我们分析一下。
师:孔子设想的君子人格中,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完善自我,即终生坚持自我道德修养,堂堂正正地做人;另一方面要具有社会义务感、社会责任感,即关心国家是否兴盛,人民是否安居乐业。前者,完善自我是条件的基础;后者为国家,为民族尽心尽责,才是君子道德修养的旨归。曾参体认孔子之意,表达孔子之意。在先王去世之后佐幼主,受托管理国家的重任,面临生死考验而不改变其志向,这是真正的君子人格。培养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2019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虚词用法复习3
2019届高考语文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
高考2019系统复习30: 语言运用 • 得体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