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19)名句名篇默写(一)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19)
名句名篇默写(一)
 
 从XX年起,语文高考试卷增加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考点。这是对过去同类考试内容的继承和发展。在1998年以前,高考有“默写中国名言警句”一项。比较这两个相似的考点,可以发现,它们都是为了引导高中生重视文化积累和语言积累,丰富高中生的人文内涵;要求考生默写的都是“常见”的,知名度高的。不同之处是现在的要求提高了,增加了“篇”的要求。我个人倾向于“名篇”中的“名句”这样的理解。从去年全国卷和二省(河南、江西)一市(天津)的试题和XX年全国卷试题看,这个理解是不错的。
 再从试题的表述看,过去是“写出下列名言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三句);现在的表述是“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很显然,过去试题着眼于句,而且每小题只要求默写一句;现在的“空缺部分”,从XX年和XX年的试题看,至少是相连的两句,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五尺应门之童”,多则要求写出四句甚至五句,如默写《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中的五句,这实际上隐含着“篇”的要求了。
 从默写的内容看,过去多为“警句”。所谓“警句”,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是“简练而含义深刻动人的语句”从当时的具体试题看,多为包含哲理的句子。现在试题的范围扩展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现的是一种人情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是意味深藏的景物描写。默写这样的句子在过去的试题中似乎很少见到。
 再从默写的材料来源看,过去默写的名句多来自课本以外,课本内的则比较少。去年的全国卷和二省一市的试卷,默写的材料,无论是荀子的《劝学》、韩愈的《师说》,还是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清平乐•京口北固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2019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虚词用法复习3
2019届高考语文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
高考2019系统复习30: 语言运用 • 得体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