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全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马说》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教学目的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
4. 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
5. 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第一课时
一. 导入。通过讲述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导入本课。
二. 介绍“说”这种文体及讲解题目。
所谓“说”,那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用来陈说观点阐明主张的,其写法灵活,有近于现在的杂文。 “说”为“谈谈”之意,“马说”即为“谈谈千里马”。
三.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 韩愈:字退之,河阳人。唐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著有《昌黎先生集》,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引导学生回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2. 写作背景:这篇《马说》大约作于韩愈初登仕途,那时的他血气方刚,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曾三次上书当朝的宰相,要求提拔。但很不幸,他的政见均未被采纳。之后,他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的幕下,始终郁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