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小课题,分小组研究、写报告,并完成最终的展示。这学期该校的全校性课题是:世界的孩子。

代表团的专家们随意走进了一间高一教室,几个孩子正在写写画画,他们的研究课题是"世界孩子的权利"。见有中国客人来访,他们大方地向客人请教:中国的学生讨论过这个问题吗?随行的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说:"我们讨论过,总结了孩子有十大权利,其中就有孩子有犯错误的权利。"他的回答立即博得孩子们的掌声。

类似的新型学习方式通过交流、通过媒体不断传入我国。与此同时,中小学活动课在国家新课程计划颁布后蓬勃开展起来,创造了丰富的经验,获得了显著的成果。这种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方式受到了广大中小学生的欢迎。在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并全面总结国内教育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性学习诞生了,并作为必修课程列入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那么,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新课程究竟"新"在哪里呢?

1.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大凡已经进入高中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已经顺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形成了接受式学习的惯性。

首先,你不必考虑"学什么"。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各科新书就会及时送到你的手中。书本就是要学的东西,难道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吗?既然我们(当然包括我们的父母和相当数量的教师)只关心那些大家都必须学的东西,那么科技人员人好割舍自己的兴趣,任个性特长、潜质潜能消磨殆尽。

你也不必操心在什么地方跟谁学。学校、教室、课桌就是学习的战场。方寸之地,流失十几年的岁月,常常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古训说: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大胆质疑,独辟蹊径——走进语文新课程
探究题在中考语文试题中闪亮登场
打破旧课堂结构 运用新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