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质疑优质课模式

现在,各种级别的优质课在教学形式上都相互拷贝着,学生走上台前,教师隐入幕后,学生做演员,教师当导演,再加上多媒体的运用,这已经成了优质课的典型特征,可以这样说,如果一堂课大部分时间是老师在讲,几乎可以断定这堂课是失败的,原因很简单:满堂灌,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否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成了评价一堂好课的首要标准,几乎达到了一票否决的地步,学生主体作用=素质教育=教学观念先进,满堂灌=应试教育=教学观念落后,这种简单化的思维在中学教育界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对以前不尊重学生个性的满堂灌教学的痛恨,诱使人们走进了一个新的误区:课堂要热闹。

毋庸质疑,满堂灌的弊病罄竹难书,引进了讨论式,辩论式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后,中学教学质量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总体上看,有助于中学生思维的活跃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但并不等于我们就有理由用一种模式来统一中学课堂,用一个标准来评价优质课,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特长,有不同的水准,有不同的个性,用一个标准来要求,用一个模式来规范,不一定能够使课堂达到最佳效果,就正如葵花宝典上所说:“欲练神功,必先自宫;即使自宫,未必成功。”

如果拿大学课堂和中学课堂相比,我们发现,大学教学方式比中学落后得多,它主要是以老师满堂灌为主,但大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和开放性远远超过中学生,当然这里面有大学生经过了高考的挑选,整体素质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这个因素的作用,但事实上很多在校大学生,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的教育下,思维方面的素质仍在继续发展,甚至是快速发展,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我想:一方面,大学能为他们提供远远超过中学的藏书,加上和具有较高素质的同龄人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刺激,于是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和教师在课堂上施加的教育影响有关,大多数学生心目中都有个别自己特别喜欢的老师,听他们的课(当然是满堂灌)完全是享受,并不会因老师满堂灌而厌烦,老师精彩的语言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大胆质疑,独辟蹊径——走进语文新课程
探究题在中考语文试题中闪亮登场
打破旧课堂结构 运用新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