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语文教改:拒绝“伪新课程”

江苏省常州市第十五中学          梁增红(邮编213001邮箱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地的语文课程改革也如火如荼地展开。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推进,专家学者著书评说,教学一线的老师们更是把新课标当成新世纪的语文教学的航标。新课程,从理论上是可行的,从专家所描述的情形看,前景是美好的。无庸置疑,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这正是人们所期冀的。
在为新课程取得许多成效而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貌似新课程,实则上是把旧的东西改头换面重新包装后又粉墨登场的现象。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新课程理念的不解、浅解、误解。当初提出“素质教育”这一理论时,曾有许多人、许多学校就简单地把几个学生唱唱、跳跳、写写、画画当作素质教育的成果而充分展示,如此肤浅的理解,如果再迁移到新课改中,会结出什么样的果,令人难以预料。事实上,在不少实验学校,这种苗头就已经显现出来。一部分人固守着自己责任田,抱残守缺;一部分人持等待观望的态度,谨慎而行;一部分人是仓促上马,城头变换大王旗,无论什么风吹过来,总是冲在最前面,谈起来满嘴的行话术语,甚至教学语言也充斥着各种让人似懂非懂的名词。许多老师本身对以前的一些名家就知之甚少,对其理论体系也一知半解,现在却跳将起来口诛笔伐,似乎以往的教育都是他们惹的祸,大有横扫一切牛鬼神蛇之势,连哲学上的“扬弃”都忘记了。一些老师总是煞有介事的要求学生读这本书那本书,自己却腹中空空如也,底气不足。讲起写作理论来头头是道,自己写个小结、论文却又如手握千钧之笔。要求学生研究,自己却几十年如一日,毫无建树。真可谓是要求于人的甚多,要求于自己的甚少。由此衍生种种肤浅的认识以及层出不穷的做法也就不足为怪了。

首先谈谈研究性学习。目前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论述较多,而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大胆质疑,独辟蹊径——走进语文新课程
探究题在中考语文试题中闪亮登场
打破旧课堂结构 运用新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