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钱梦龙:方格之内的圆融

卢 军


钱梦龙,这个名字在我1992年参加工作时已声震教坛十余年,可叹余生也晚且不好学,对其人其事所知甚少。直到工作的第四个年头,有机会参加一个大型的语文教研活动,我才第一次领略他上课的风采。那次的公开课是《死海不死》,他对教材务实灵活的处理,他设置问题的巧妙新颖,他引导学生探究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大开眼界:原来语文课可以上出这样高妙、纯熟的境界!我这样的称颂完全发自内心,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所受的全部语文教育基本上是一以贯之的模式化:即所谓“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的“五大块”教法。作为这种教育的牺牲品,我深感喝这样的“狼奶”已使自己先天不足、发育不良,所以工作伊始我就是这种教法的激烈反叛者。在最初几年的实践中,我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尝试了一些粗浅的、在当时也属异类的做法,但总是感觉信心不足。钱梦龙的课虽不敢说让我“心有灵犀一点通”,但至少觉得“如听仙乐耳暂明”,从而产生了一种心灵相通的戚戚感、亲近感:这不正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境界吗?


听钱梦龙的这堂课使我的语文教学由自发开始走向自觉。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把他当做自己的导师甚至以之为“靠山”,我开始努力走近钱梦龙,走近他的“三主三式”导读理论……当然,在这样一个不断追寻的过程中,我也从未丧失自己的独立思考。


学界、理论界似乎总有一个习惯,就是名师一定要有理论包装,一定要冠以某某法或总结成口诀式的数字标语,不然会显得没有“理论高度”。于是我们看到了中学语文教学界各种理论和教学法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景象。我知道,许多时候这并不是名师们的本意,而是风气使然。在接触钱氏理论和教学法时,我一直小心翼翼地告诫自己:钱先生不是这样的。


声震语文教坛的“三主三式”语文导读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作为理论基础,以“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为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据说,这个理论的形成经过了钱梦龙漫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大胆质疑,独辟蹊径——走进语文新课程
探究题在中考语文试题中闪亮登场
打破旧课堂结构 运用新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