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创新情感与创新能力的协同培养

深圳清华实验学校中学部       李晓明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目标 和教学方式,正在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有识之士接受和推广。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往往只注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中心,忽视了创新情感的培养。人们普遍认为,教学目标 就是课堂教学目标 ,至于学生课外做些什么,并不在教学目标 操作视野内;其次是目标结构中没有学生的创新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忽视了创新人格的培养。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尽管创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创新素质是一个多维结构,是由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同、相互制约的整体。创新教育必须坚持整体协同观,必须将创新情感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协同起来。

一、创新情感是创新活动的原动力——未成曲调先用情。

人类世界的一切有效的变革没有积极的富于个性的情感的参与就不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 ,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思愈灵者情易深”,思之灵悟的升格,基于“情来、兴来、神来”,又归结于深化情来。创新思维遵循“始之于情、发之于灵、终之于神”的正向循环。可以试想,人若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皆无情致的吸引,皆无情趣的共鸣,皆无情意的谐振,皆无情态的互激,怎能引得起比兴之类极富灵思飞动意味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人都是有需要的。情感是同人的需要(包括天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有关,需要以及同需要转化而成的愿望、追求、与意向的强度,直接决定了情感的强度。情感的强度又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的深入程度。

缺陷感催生了发明创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世界上“缺陷”之事俯拾皆是,可如果能不甘受其致弊,巧用出新,升华出饱满来,那就堪称智慧出击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大胆质疑,独辟蹊径——走进语文新课程
探究题在中考语文试题中闪亮登场
打破旧课堂结构 运用新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