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孩子真的不需要打吗?--一位美国专家的观点

 这曾经是我们祖祖辈辈都坚信应该使用的一种管教手段,只是近几十年才受到激烈的挑战。许多专家学者在著书立说时寻找理由证明应该放弃这一手段,虐待儿童的恶性事件曝光时新闻媒体几乎异口同声地谴责这一手段。那么,打孩子作为一种由来已久的管教手段,到底是否还有继续保留的价值?明智的态度是不顾孩子管教的复杂性一味谴责体罚,还是认真反省一下如何正确、适度地运用体罚?当今美国非常有影响的家庭问题专家詹姆斯杜博士是一位有勇气说真话的人,他在其享誉世界的少儿教育名著《杜博士孩子管理法则--寻找疼爱和管束之间的平衡》中表达了与许多学者不同的一种立场。

该书是为今天的年轻一代父母写作的、旨在全面总结人类世代相传的优秀家庭教育原则和方法的著作,它在这一总体框架之下也用一定的篇幅分析了体罚作为一种管教手段的特殊价值,说明了家庭就如何正确、适度地运用体罚。杜博士认为,人类有五条源远流长的优秀家庭教育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培养孩子对父母的尊重。这不仅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父母正确教育孩子的基础。如果父母不能对孩子进行一定程度的体罚,当孩子公然对抗和挑衅父母的权威时,父母就没有直接、有效的手段,孩子就有可能成为小独裁者和终生的叛逆者。父母通过给孩子一点痛苦来教育孩子,可以向孩子传递其他时间无法表达的口头和非口头信息。“父母展示权威而获得尊重的过程与其他任何过程都不一样,孩子在当初的泪水消散之后往往会表现出对父母的爱。”

那么,应如何正确地运用体罚呢?杜博士在这方面的论述非常值得注意。例如,他反复强调不能使用过度的体罚,相反,少量的痛苦对于软化孩子的叛逆精神可以发挥持久的影响(但也必须有足够的份量让孩子流出真心的泪水)。再如,他说,没有任何理由打小于18个月的孩子,也不应该打已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大部分体罚应在六岁以前结束,此后逐渐减少,到12岁时完全停止。十几岁的孩子非常希望被当作成年人看待,体罚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大胆质疑,独辟蹊径——走进语文新课程
探究题在中考语文试题中闪亮登场
打破旧课堂结构 运用新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