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见一点一滴的重要,其实语文教学也是这样。如果不注重积累,学生的语言仓库就会永远贫瘠,学生的语言泉流就会永远干涸。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应将积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
一、积累教材知识,引导学生习作
教材是一个重要的宝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实施积累应该依纲据本,不能脱离教材。如《秋魂》中的警句,《最后一课》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看云识天气》中的精当的动词、精彩的比喻句、精美的写“云”句等 。为抓好学生的语言积累,各种雅词、成语、美句、警句都是我们的积累对象。但积累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手段,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才是目的,写作才是目的。积累是“存”,写作是“取”;积累是吸收,写作是表达。明确了这种关系,就应注意引导,把积累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例如:课堂上仿写各种优美的句子,利用成语连词成段,学习名家名篇的写作方法。使积累与运用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衔接课外,联系生活
《大纲》规定了十部初中课外必读文学作品,这是很好的积累材料,但显然还不够,积累的内容应百科化、生活化,古今中外、诸子百家都要涉及。作为语文教师也应广泛涉猎各类经典优秀作品,能起到对学生指导的作用。因而,可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制订一个长远的阅读规划,分阶段、分目标,并依据不同学生提高不同书目。课外阅读的积累,不仅有语言的积累,还有思维的积累,让学生在积累中学会分析、欣赏、评判,这可从培养阅读兴趣入手,发展到写读书心得,以达到摹仿、创造的能力。
反映生活,表达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目的,积累生活中的素材更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让学生写观察日记、随笔,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生活素材积累得越多,越有助于学生的表达,使在书本上积累的语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