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在“赏读”中享受语文

 

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语文的学习过程理当是一个对话、感悟和享受的过程。当如行云流水,充满理解的愉悦、顿悟的惊喜和创造的欢乐。遗憾的是,时下不少语文课仍然拘谨有余,洒脱不足;琐碎的问答“操练”有余,开放的互动启发不足;缺乏热情,少有智慧。长此以往,语文课怎不令人生厌?

回顾历史,阅读教学走过了由解放前的“背读”到建国后的“讲读”,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导读”这一发展历程。这几年,浙江的周一贯先生在小语界提出了“研读”的阅读教学新理念,他关于研读的系列文章对每一个一线教师都不无启示。但我总以为“研读”这一词汇更多科学主义的理性色彩,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不甚吻合。语文阅读不是科学研究,语文阅读应是审美欣赏(欣赏语言、欣赏包蕴在文字间的人情与物理)。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将阅读的这一过程命名为“赏读”。我以为 “赏读”的提法更富于学科特色,更赋有人文关怀。

上一篇新课文时,我常常对我的学生说,“今天这篇课文又是一件很不错的艺术品,同学们认真读一读,品一品,看有没有一双慧眼发现它的美来,有没有一颗敏感的心感受到其中的情味来。”我提出“赏读”,要求学生把课文当作一件艺术品来欣赏,主要出于这样几点考虑:

一、让阅读成为一次发现的旅程。

大雕塑家罗丹曾言:世上本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时代的良心。翻开课本,不少选文不仅语言美,而且形象鲜活,情感丰富,常常包蕴动人心魄的艺术美。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这样的观念:语文阅读不是生活中随意的消遣性阅读,漫无目的;也是一般的了解性阅读,浅尝辄止;它应该是一种投入的欣赏性阅读,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审美心态,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理与情,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大胆质疑,独辟蹊径——走进语文新课程
探究题在中考语文试题中闪亮登场
打破旧课堂结构 运用新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