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合作探究学习”成为教学的重要部分。而要成功的组织实施探究性学习,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探究学习注重学法,且内容主要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也就是新课改所要求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在实施“问题教学”过程中,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是让学生有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它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质疑力、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意识。

一 对文章的鉴赏之问

言为心声,每一篇文章都体现着作者的情感、认识、价值观,有着作者的独特感受,而对于这篇文章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非标准答案,因此在阅读文章是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主题地位,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理解,鼓励学生对作者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去反问,就会获得更多深层次的理解。如我在教授《出师表》一课时指导学生提出“诸葛亮真的对蜀政权忠心耿耿吗?”《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的田园生活在今天如何看待?等等,逐步培养学生的发问、反思、创新意识,把理智融入个性化的阅读之中。

二 情景联想(补充)之问

写作注重文章的“悬念”艺术,尤其文学作品更讲究给读者留有耐人寻味的想象空间,指导学生抓住这样的余地去发问,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问题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创新的殿堂。

如初中语文课本《愚公移山》中智叟讥讽了愚公,但讥讽之后会发生什么作者却没有触及,这里可指导学生抓住这个艺术的空白去发问:(挖山中)愚公一家人“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幼童也前往助阵,智叟被这种精神感动了,他……   当山被挖光后,智叟会若有所思……   智叟会有那些“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方法。学生通过联想补充会拓展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尝到甜头,掌握了这种联想发问技巧之后,能提出不少类似的问题,对所学的课文及课外阅读会有更深的理解。类似的发问适用于各种文体,如议论文,可补充论据、论点;说明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大胆质疑,独辟蹊径——走进语文新课程
探究题在中考语文试题中闪亮登场
打破旧课堂结构 运用新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