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转变观念,张扬个性

陈柱

新一轮的教改,将学校、教师推向观念转变的阵痛之中。这一阵痛反映在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尤其强烈。许多学校抓住契机勇赶潮流,争创特色学校,其核心就是构建个性化学校。“个性化”就是教师个性化、学生个性化、教材个性化。而构建个性化学校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个性化。教师个性色彩越鲜明,学生个性的可塑性就越大;教师教学个性越明显,学生张扬个性、勇于创新的能动性就越强。由此看来,弘扬教师的教育个性,是发掘学科个性、塑造学生个性、营造学校个性的关键。

当今社会,经济的全球化与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学校的使命不再是纯粹简单地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而在于使每个人(当然也包括教师)有可能自由地发展他们的才能和爱好。在此背景下,国际教育掀起了个性化浪潮。如日本学校提出了重视个性的原则,美国学校强调个性化、特色化。教育个性化热潮对我国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了素质教育及其包容的创新教育都必须以个性化教育思想作指导。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其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就是指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个性鲜明的人才的培养,呼唤个性化的教育,呼唤具有鲜明教育个性的教师。个性化的教育离不开教师教育个性的弘扬。

作为教师,在新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特别是教师角色的定位。我认为应定位于“个性鲜明,具有人格魅力”。教师人格的张扬,教师努力构建并完善自身的教育个性所反映出来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个性道德将作为一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个性的塑造,学校个性的构建。教师的人格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个性、学校个性的健康发展。

例如英语老师倡导“快乐英语”,将英语学习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大胆质疑,独辟蹊径——走进语文新课程
探究题在中考语文试题中闪亮登场
打破旧课堂结构 运用新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