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正义与非正义的含义,初步懂得正义制度的作用。
2.能力目标
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培养正义感,做一个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重点】
正义的行为与非正义的行为。
【教学难点】
制度的正义性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而制定的。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活动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公安局长任长霞
教师:任长霞为什么能够赢得老百姓的尊重?
学生回答(略)。
教师:任长霞把老百姓装在心里,为老百姓伸张正义,为老百姓惩治邪恶。其实,我们都愿意生活在正义中。那么,什么是正义?怎样维护正义?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
【新课教学】
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走进正义(板书)
1.我们都愿意生活在正义中(板书)
第一环节:看教材填表
出现情况
善良人的共同心声
假设
假设的后果
被欺负了
如果没有正义
善良……
受委屈了
邪恶……
被侵权了
整个社会……
有困难了
教师:我们都愿意生活在正义中。如果没有正义,善良就会被践踏,邪恶就会肆虐,整个社会就会陷入黑暗和混乱之中。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正义的行为及要求
第二环节:比一比
教师提供三张关于正义的行为、非正义的行为的图片,启发学生列举。
教师把学生分成四组,一、二小组列举正义的行为,三、四小组列举非正义的行为。在1分钟时间里,列举的行为最多的小组获胜。
第一组
正义的行为
第二组
正义的行为
第三组
非正义的行为
第四组
非正义的行为
事例1
事例2
事例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