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课题: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

详细介绍:课题: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

一、教学设想

作为初中杠杆平衡知识的延续,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问题再度被新教材选为必修内容。在掌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内容之后,正确掌握和应用有固定转轴的物体平衡条件的关键是对力矩概念的理解。

力矩是由力的概念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它是高中力学体系中的一个技叉知识,在调查中不难发现不少老师对力矩概念的教学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只告诉学生力矩是描写力使物体产生转动效果的物理量,它的定义是力和力臂的乘积,定义式是m=f·l,其中力臂l是转动轴到力作用线的距离。这种教法虽然能够较快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却感到生硬和乏味,许多学生学过力矩概念后,仍然弄不清为什么要建立力矩概念,力矩作为描写力的转动效果为什么要定义为m=f·l而不是别的形式等等,对学生来说,这些问题不解决,力矩的概念并没有在头脑里真已建立起来,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就没有落到实处。

为了克服以上弊端,必须突破原来的教学方案,其基本思想是:突出科学方法教育,注重知识形成过程,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成分。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认识转动物体,并能找出转轴;理解力矩的概念,知道有固定转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含义和遵从的条件;运用力矩平衡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力矩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概念的建立有它的必然性和不可替代性;通过实验引发问题、验证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索规律的科学方法。

情感与态度:通过亲身体验一些平衡小实验,感受身边的平衡现象,激发学习物体知识的热情。

三、教学过程

1.建立力臂的概念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力的作用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也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平动和转动两种基本形式,那么,在转动物体时,力的作用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

学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师:对!这叫力的三要素,但是,科学总是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照度
球面镜
照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