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多彩的乡音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继续了解多彩的乡音,愿意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民歌及其相关文化,积极参加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从语言朗诵中学会 的节奏。学唱民歌《桔梗谣》、《青春舞曲》、《在北京的金山上》,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并背唱。能比较和发现不同少数民族民歌的异同,体验歌舞音乐的特点。
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常用的弹拨乐器,通过欣赏器乐曲,了解弹拨乐器的性能和特点。
4、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学习牧童笛,用正确的方法吹奏高音的“do、re、mi”,通过即兴创作练习,提高牧童笛即兴演奏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设计
(一)学唱《桔梗谣》
1、播放《阿里郎》的视频或朝鲜族舞蹈,请学生说出这是哪个民族的民歌或舞蹈,师生共同分享对朝鲜族相关文化的认识(参考资料库)。
2、学唱《桔梗谣》,该音乐轻快明朗,生动地塑造了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鉴于时间关系,该曲可作一般性浏览曲目。
(二)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学唱《青春舞曲》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播放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或《达坂城的姑娘》,优美的音乐,动人的画面(有条件的话放vcd),使人仿佛置身于歌舞之乡——新疆[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情境交融,以情诱兴,为学好新课做铺垫],引出学习的课题——“新疆民歌”。
2、感性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设疑置问:a、 乐曲的音乐风格怎么样(音调、节奏)?b、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3、理性欣赏,突出重点。视唱主题(可能的话,手拍节奏型 x x x | x x | 边为音乐伴奏),复听音乐,加深对音乐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的理解,达到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1=d 2/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