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踏雪寻梅》

●教材分析: 是一首音乐语言简练、诗情画意的大调式抒情歌曲。全曲由主导动机“3 5 ”两音发展而成,共19小节,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八小节,采用跳进、级进交替的旋律进行方式,描绘雪过天晴,腊梅怒放,歌者坐着毛驴悠然自得的经过小桥的情景;第二乐段轻快跳跃的节奏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最后将第一乐段第二句与第一句的素材加以紧缩,作为结束句,展现了一副色彩鲜明的水彩画氛围,表达了快乐幸福好时光。
●教学重难点:1、运用不同力度记号表现歌曲情境。2、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1.练一练。歌曲里多次使用力度记号,做有关节奏、声音的力度变化的练习。
2.唱一唱。视唱接龙法学唱歌曲。重点力度记号的表现。
3.画一画。在歌曲背景的衬托下,几位学生合作到黑板上画一幅“踏雪寻梅”图,其他学生用画笔在下面描绘歌曲意境。
4.奏一奏。学生设计用打击乐器表现歌曲。老师提供铃鼓、双响筒、碰铃等三种乐器或其他,任由学生选择、演奏、评判、比较。 例选择:第一乐段用双响筒,很跳跃:xx xx |xx xx |,第二乐段开始用碰铃,好似铃铛声音:x  x | x x |,后面用铃鼓,很得意潇洒:x -(摇) | x -(摇)|,最后两个小节齐奏。
5.背一背。激励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背唱歌曲,同桌互相比赛检查。
作曲家刘雪庵简介 刘雪庵(1905~1985)四川铜梁人。早年在成都美术专科学校学过钢琴、小提琴,并学唱昆曲和作曲。1930年在上海国立音专跟肖友梅、黄自等学习作曲。先后在苏州社教学院、苏南文教学院、江苏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任音乐教授。学生时期的作品有歌曲《飘零的雪花》、《采莲谣》等。30年代写了寄托自己爱国热情的钢琴作品《中国组曲》。抗战前创作过《早行乐》、《何日君再来》等歌曲,但“七七”事变后也写过《长城谣》、《流亡三部曲》之二《离家》、之三《上前线》等广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六课《爱祖国》教案
三年级音乐教案:小伞花
小学音乐第五单元飞翔的翅膀教学设计集体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