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情感思想于日常教学的“一点一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走“平民化”道路,注重从教学点点滴滴入手,培养学生在自觉情感平台上的创新观念。其观念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等方面。
情感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所引起的意识的波动性和感染性,属于非智力因素之一,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非智力因素良好,必然会大大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差,就会阻碍智力因素的发展。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否将两者有机地结合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
(1)热爱学生,“以情育情”。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有高尚情感的人,才能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课程学习。我们知道情感是相互的,如果我们能够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注入,学生也会回报予你丰富的情感。平时要尽可能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师生交流的时间或空间还是很大的,如在课余休息或某些活动时等等。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交流是最实在,最自然和最有效的。因为在课堂上,学生有着最多的“未知”,对新知识的获得有着热切的渴望,我们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课,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这样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才会乐于学习。例如,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往惯用的说教式的讲述法,经常采用“谈话法”进行生物教学,使学生能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获得知识。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取决于教师是否对学生倾注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爱。如果教师带着饱满的激情和真挚的爱走进课堂,就能使课堂教学的感染性得到强化和发展,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必将得到优化。
(2)提高认识,“以理育情”。
情感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但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持有不同的态度,从而产生不同的情感,单纯的传授知识,不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培养。生物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用自身的情感理性去引导、激励学生的情感,启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