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名称]:叶绿素形成与光照的关系
1、从创设情境中发现问题
让学生观察韭菜和韭黄,并提出以下问题:
(1)它们是同一植物吗?(引导学生从根、叶形态、叶的气味等方面来判断)
(2)为什么它们的叶颜色不同?(学生根据生活体验讲韭黄的培育方法,即韭黄放在不透光的薄膜或草木灰中)
(3)叶色不同与什么有关?(叶片中含有的色素种类、数量有关)
(4)绿色植物的叶中主要含有什么色素?(叶绿素)
(5)同一植物含有的色素种类相同即叶绿素,为什么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形成不同的叶色?
由此产生了需要探究的问题:叶绿素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2、从大胆猜测中提出假设
在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讨论,学生根据生活体验,猜测与叶绿素形成的许多假设:如植物种类、空气、水分、气温、光照等。
3、从设计对照中检验假设
在探究“叶绿素形成与光照的关系”时,把每班学生一分为二:一半学生用绿豆芽。一半学生用水稻秧苗,提前几天,由组长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到实验室做如下实验:每组各取两份实验材料(同种),一份放在有光照的实验室*窗,另一份放在不透光的纸盒内,上面用不透光的纸糊起来。到上实验课时。打开纸盒,与实验室的样本一起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4、从分析实验中得出结论
有的组由于实验操作失误,纸盒没有盖严而透光,结果造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区别而失败,让学生分析并找出原因,排除这些因素后重新实验获得正确的结论。
[课后反思]
1、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本课例中,实验探究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的能力。如何做实验,实验会得到什么结果事先完全是未知数,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