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新陈代谢》教学设计与反思
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一般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实验也主要是验证性的。而新的教学理念则强调:形态结构是生理功能的基础,是学科的内在逻辑。
如果按照先结构后生理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学生固然能够接受,但是,不一定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从生理功能出发,提出有关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学生的兴趣就会增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注入式学法,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我在课堂教学中也尝试着创新的模式:情景设疑---引导探究---科学抽象---归纳总结---迁移活用。“植物的新陈代谢”包括光合作用、水分代谢、矿质代谢、呼吸作用4个部分。下面是我在上“植物的新陈代谢”中教学设计。
一、教学策略
1、 利用实验作为开场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共同探究植物的新陈代谢。
1.1在学习光合作用之前,我是通过4个典型的实验设疑并和学生共同探究由实验得到的结论,分析这4个实验都有什么共同点?第二个实验的设计巧妙之处在哪里?
1、绿色植物暗处理,一半曝光,一半遮光。用碘处理:遮光一半没变化,曝光一半则呈深蓝色。2、将水绵和好氧细菌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部位。3、将叶片中央叶脉切断,在阳光下照射,用碘处理,发现下半部呈蓝色,上半部没有变蓝。4、一组绿色植物提供H218O和CO2 ,一组绿色植物提供H2O和C18O2 ,对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分析,发现第一组的氧是18O2,第二组的氧是O2 。
学生不难从实验中能得到以下知识:(1)植物在光下制造了淀粉;(2)叶绿体在光下能释放氧气;(3)光合作用需要水分;(4)光合作用释放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