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老师的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力图打破了原来呆板的教学模式,以故事导入的形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识字情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识字范围,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成功之处有:
一,渗透汉字文化,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学习识字方法.
汉字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是开启中华文化巍巍大厦的金钥匙.中华文化之根在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在教学中,蒋老师有意渗透汉字文化,来激发孩子探求汉字奥秘的兴趣.如在教学"日,月"这两个字时,通过看图,古文字和现代的字的演变,引导学生了解象形字的造字规律,并能学习运用规律和方法来学习其它的字,来识记汉字的字形,了解汉字的字义.同时,在学生自学其余字后,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的来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识字的一些基本方法.这样的方法渗透和汉字文化的熏陶,拓展了本课的内涵.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1, 借助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兴趣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在本课教学中,对于一些字到词的处理,蒋老师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扩扩词,生硬的把词语塞给学生,而是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语言因素,来扩充词汇量.如在教学光这个字时,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说说谁会发光,随机出示月光,星光,灯光,阳光,并通过教师巧妙的导语引出目光一词.这样既能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进一步达到识字目标中的"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的;又能很好的理解这些生词.
2, 成功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颜色,声音,动作等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单纯的识字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