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示例1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的意义.
2.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2.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对众数、中位数的比较,精辟的分析、形象的讲解,不断揭示数学中美的因素,也渗透了一组数据对称的数学美.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求一组数据的.
2.教学难点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这三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教学疑点:学生容易把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的次数当做众数.应通过对众数概念的剖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众数的概念.
4.解决办法:(1)众数由所给数据可直接求出.(2)求中位数时,首先要先排序(从小到大),然后计算中位数的序号,分数据为奇数个与偶数个两种来求.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教师提出问题:1.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2.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趋势.3.平均数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吗?(学生回答,教师纠偏后引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另两个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众数和中位数.
这样引入新课,能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和和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教学内容,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二)整体感知
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但描述的角度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数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是我们关心的一种统计量,中位数则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的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