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教案
莫高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莫高窟》是教科版语文教材第七册的一篇课文。它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第一段:(1)写莫高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概貌。第二段:(2——4)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第三段:(5)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结构清晰,叙述具体,文字浅显。
因此,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于: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一方面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进一步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莫高窟》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文章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他们在欣赏图片,阅读美文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自学能力还有待加强。
因此,我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定为:
教学重点:通过读书指导,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
教学难点:引导迁移,引导发现,学习文章的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
教法学法:
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