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赏“二泉映月”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泉映月》。(学生齐读)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二泉池边赏月。小阿炳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呢?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共同走进那个迷人的中秋之夜。
2.[出示词语] 茫茫月夜  月光如银
一泓清泉  静影沉璧
淙淙流水  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4.指名读。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同学们!你们所看到的,小阿炳也看到了;你们所听到的,小阿炳也听到了。但是,除了淙淙的流水声,还是淙淙的流水声,其它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
【设计意图:让学生品读描写二泉月夜景色的词语,将之整合在一起,形成词串,组成诗歌,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二泉美景。学生在读中走近这泓清泉,感受那如水的月色,悄然间已进入文本情境,也为后面进一步感悟人物,感受乐曲做好了铺垫。】
二、叹坎坷人生
1.过渡:十多年过去了,小阿炳长大了。又是一个中秋夜,他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再一次来到了二泉。此时,他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2.交流:
(1)阿炳看到了什么?(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阿炳再也看不见他儿时所看到的美景,在他的生活中只有两个字——黑暗。除了黑暗还是黑暗,无穷无尽的黑暗。
(2)阿炳听到了什么?(淙淙的流水声;叹息、哭泣、倾诉、呐喊……)(板书)
3.是什么让置身于黑暗世界的阿炳,从这淙淙的流水声中听到了这么多儿时未曾听到的声音?在这十多年当中,阿炳到底经历了一段怎样的人生?(板书:人生)(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出示: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
4.同学们,就在这十多年当中,阿炳留在无锡街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郑和远航》教学案例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