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杨修之死
一、《三国演义》片头曲导入。你对《三国演义》了解多少?走近作家作品,简介本课背景。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他广泛搜集相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释,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创作了历史巨著《三国演义》。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抨击,提出了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了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
二、看视频,后思考:
1.杨修因犯何事何罪被杀?鸡肋事件,惑乱军心。
2.若没有这一事件,杨修是不是就不会被曹操所杀?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也就是说:鸡肋事件是导致杨修被杀的导火索(直接原因),而数犯曹操之忌才是杨修被杀的根本原因。
三、读一读。
(一)快速阅读课文4—9自然段。思考:课文用哪几件事表现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
1、这6件事与鸡肋事件形成杨修被杀的前因与后果。
2、这6次犯忌中,你看出了性质差别吗?日常生活(犯小忌)→政治斗争(犯大忌)
从曹操的心理反应程度也可看出:逐渐加深。
3、从叙述方式来看,这6件事在全文中是属于什么叙述方式?找出标志句。
(二)人物赏析:本文中表现最突出的毫无疑问是杨修与曹操。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以“通过阅读______,我认为杨修(曹操)是________的人”的句式回答。
杨修:恃才放旷、才思敏捷、卖弄聪明、轻率大意。
曹操:虚伪奸诈、老谋深算、残忍多疑、嫉贤妒能。
四、议一议:
1.曹操杀杨修,是否杀得有理?(分组或分男女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