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记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
2、了解本文简练巧妙、热情奔放、气势磅礴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作者真挚感情的融合及本文布局谋篇的手法。
教学方法: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指导诵读课文,领会本文瑰丽多姿、大气磅礴的语言特色和精致
妙的布局特点。在理清游踪,了解黄山奇景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欣赏活动中驰骋想象和联
想。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下面就让我们共同领略黄山
的奇峻。(介绍黄山)
二、作者简介:徐迟(1914~1996)浙江省天兴人。现代诗人、报告文学作家。原名徐
高寿。他前期作品有诗集《二十岁的人》,散文集《美文集》;解放后,写有特写集《我们
这时代的人》、《庆功宴》,1978年写的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是献给全国科学大
会的厚礼。
三、阅读理解:
(一)、同学们自读本文,并考虑如下问题:
1、课文四部分各写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想像大自然怎样创造形成黄山这处胜境,实质上介绍了黄山景物的特色:
云海、奇松、温泉、飞瀑,写出黄山"奇、险"的特点。它是全文的总起。
第二部分分三阶段(史前,唐宋,元明清以后)写黄山的登山史。
第三部分着重按游踪写登天都峰的过程,与第二部分对比,形成古今、虚实相映,点明
题旨:"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
第四部分写在黄山之巅所见黄山的四大景观:云海、苍松、日出、摄身光,和第一部分
的"奇"紧扣。
2.填空:黄山的地理位置:______,成因______,范围:______、______这段介绍突出
一个"______"字。
3、本文的主题
明确:黄山的自然风光是美丽的,而更美的是把仙境送给“人间”的人们!那些征服、
改造大自然的攀登者、探索者!——这正是本文要写黄山石工、药农、气象工作者的寓意所
在,是烘托主题的亮点。
——给我们展示黄山壮丽美景的同时,赞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