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 了解书序的文体特征。2、 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3、 通过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和整散结合的句式,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说明《指南录》为文天祥自编诗集,编次了他出使元营,被扣押北行和中途脱险,颠沛流离,到达福州这一历程的作品。卷首有自序两篇。此为《后序》,追叙其抗辞犯敌、九死一生的历险经过,表明作者守义不屈、艰苦奋斗的爱国精神,始终不渝。语文教材高中第六册把这篇课文放在第五单元,单元要求是“感受古代仁人志士的刚毅品格和浩然正气”。确立教学目标时,应从文言文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征入手,带领学生逐步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和整散结合的句式。2、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说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了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对文天祥其人其事已有所了解,并且具备了初步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在语文教材高中第五册中学过了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对书序这一文体有一定了解。这些是学习这篇课文的基础。书序是一种介绍和评述著作或文章的文体,一般以记叙和议论为主。这篇文章的特点是在记叙和议论中融入了作者炽热的情感。爱君忧国之诚,匡济恢复之切,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读之,使人流涕感奋,可以想见其为人。明乎此,也就抓住了这篇文章的精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创设氛围1、中国历史自有科举制度以来,出现了许多状元。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的荣耀已逐渐被人遗忘。但是有一位状元,正如他所写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样,把名字深深地刻进了史书。当他从容就义时,在衣带上写下了十六个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你知其人吗?能吟其诗吗?2、吟其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