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对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语文现代教育观念的革新与确立必须建立在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的基础上。就当前来说,引进全新的多媒体技术,改善课堂结构,构建更能适应师生双边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发挥语文“社会公器”(顾黄初语)的效能。在多年的多媒体语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中,笔者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或课件)进行了深入反思,获得了几点体会,现列出,以期和同行进行更广泛的交流。 

    1、不能仅仅把多媒体看作是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多媒体在教学过程 中,是传递信息、沟通交流的组织者和交流者。在组织和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但不能说多媒体的功能就仅仅是如此。媒体在传递过程中,是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如放大、定格、再现、动画演示等再现课文文字及相关知识的,其数据库、动画演示、紧缺资料再现功能应该在整个教学中占主体地位。因此,设计软件时,不能仅仅围绕学生兴趣而设计,过多地追求软件的花哨效果,造成有些“有趣”的东西可有可无,没有实际价值。多媒体课件应当充分利用声像文字媒介对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媒介进行诠释,进行绘声绘色的情景创设,创造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应该依据信息传递与反馈原理教学的实际需要去设计,依靠多媒体的放大、缩小、定格、再现等技术,使学生开拓思路、勾沉旧事、引发想象,将媒介、感知与材料“三位”融于一体,在人机交互中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文字的阅读理解能力。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能使学生的知识(包括智、情、意、行等)发生迁移、突破、再现、拓展。所谓迁移就是帮助学生引发学习的动机,指明知识迁移的方向、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有序、快速、有效地获取新知。因此,在准备时,就要选取那些学生共同认同的素材,以便学生产生一种“似曾相识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大胆质疑,独辟蹊径——走进语文新课程
探究题在中考语文试题中闪亮登场
打破旧课堂结构 运用新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