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文言文复习留意命题特点 注重课本学习

 

    上海卷文言文高考题从1985年单独命题以来,至今有20年,考察历年文言文的题目,我们会发现以下特点和变化:

试题分值增加

2004年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包括古诗词鉴赏)各占40分。单就文言文的分数看,2000年是26分,2001年是27分,2002年是25分,2003年是23分,2004年是28分。由于文言文在高考中区分度高,所以,2004年上升到28分,是历年的最高值,占到整体个试卷的18.7%,占阅读题35%,这个比例将要稳定一段时间。

整体阅读加强

过去是“言多文少”,现在是“言文并重”。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的理解,常见句式的辨析等;“文”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和评价。如2001年的文言题目27分中,文意的理解和评价就占了13分;2002年的文言题目25分中,文意的理解与分析就占了13分;2003年的23分文言题中,文意的理解分析就占了14分;2004年的28分文言题中,文意的理解分析就占有14分。从近几年的文言文试题看,“言”与“文”的分数,有时是“平分秋色”,有时偏重“文”的理解、分析和评价。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2005年将迎来“新教材”首次高考,文言文考题“言文并重”的特点,将进一步凸现。

课内联系紧密

值得考生注意的是:文言考题的材料虽然都取自课外,但是知识点一般都是课内学过的。即“材料取自课外,答案源于课内”。这里“课外”的含义一般指“选材”是学生没学过的,题目是没做过的;“课内”的含义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指测试的知识是学生“课内”学过的,二是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断。如2003年的考题中,三个语段都是课外的,但是,4个加点词“延”、“苟”、“亟”、“绝”和句子翻译中“盖”的含义理解,都是课内学过的;“猿挂蛇行”中“名词作状语”的用法,“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中“奈何”的固定句式,也是课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大胆质疑,独辟蹊径——走进语文新课程
探究题在中考语文试题中闪亮登场
打破旧课堂结构 运用新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