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变换角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想像能力——《司马光》教学偶得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0

变换角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想像能力——《司马光》教学偶得

作者:吴怀林  转载自课程资源站

变换角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想像能力——《司马光》教学偶得吴怀林
  创造想像是不依靠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不但具有新颖性,还具有首创性和独特性。在教学《司马光》时,我使用变换角度、启发想像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想像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是司马光
  学生读懂了课文,我问学生: 假如你是司马光,会用什么方法救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
   我是司马光,就叫小朋友过来,大家手拉着手,像小猴子捞月亮那样,把掉进缸里的小朋友拉出来。
   我是司马光,用一根绳子放进缸里,套住那个小朋友,把他拉上来。
   我是司马光,就叫来另外两个小朋友,大家一起用力,把大水缸推倒。
  ... ...
  小学生好胜心强,为了证明自己比司马光更聪明,都踊跃发言。尽管小朋友想的办法在当时当地不一定奏效,但闪烁着求异思维的火花,我们教师一定要让它燃烧起来。倘若用批评、训斥来浇灭它,简直是一种犯罪。
我是司马光砸缸用的石头
  看见学生思维如此活跃,我突来灵感,给学生出了个说话练习题: 现在,小朋友们成了司马光用的那块石头,请大家说说你的故事。
  这一问好似投入学生思维长河中的石块,激起阵阵涟漪,小朋友们兴味盎然,积极讨论,自编故事。有个小朋友和大家讨论后编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是一块不大也不小的石头,住在一口大水缸的脚下。我和大水缸是好朋友,经常说悄悄话,人们谁也听不懂我们说的话。有一天,司马光和他的小朋友来我们这儿玩,一个小朋友踩着我的头顶扒上了大水缸。我和大水缸同时喊: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一年级语文四字词语复习(四字词语及写词语)
让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语文园地二》课后反思
学生阅读起步阶段的语感培养——兼谈《看菊花》教学